【導讀】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校園霸凌事件怎么處理?校園霸凌報警有用嗎?下面跟法律知識網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學生在校園遇到霸凌,可以向老師和學校反映,也可以向家長反映,然后家長可以向教育局反映,教育局不出來,可以報警,讓警察處理。

(四)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提供便利;

學校應當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讓學生在學校不能受到傷害。因此學生在學校受到霸凌的,可以向老師和學校反映,然后讓學校進行處理,也可以向家長反映,讓家長去和學校進行協商,學校不處理,可以讓教育局投訴,教育局不受理的,可以讓警察反映,尋求法律的保護。

校園欺凌可能會涉及故意傷害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致人輕傷、重傷、死亡的,行為人要承擔刑事責任。

其中,致人重傷、死亡的,行為人只需年滿14周歲即可以追究刑事責任。可能構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其表現為故意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近日網上曝光女生集體欺辱女生的圖片、視頻,即可構成本罪。

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我刑事訴訟法采取國家追訴主義的原則,由檢察官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

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依法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由侵權行為引發的損害賠償稱為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旨在保護受害人的身體財產不受不法侵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當九種人格權力遭受不法侵害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這九種人格權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被害人因侵權行為致死,其家屬因此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可以依法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要求支付撫慰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行為人因過失或故意不法侵害他人身體,致使被害人殘疾或死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至被害人殘疾的應當賠償被害人醫療費、傷殘生活補助費 至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

因為校園暴力涉及的主要是在校學生,有很多都是未成年人,涉及的法律主要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校園暴力如果后果特別嚴重的話,十四周歲以上就可以受到刑事處罰了。學生在學校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上便是大律師網小編為您整理關于“2022校園霸凌事件怎么處理?校園霸凌報警有用嗎?”法律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法律上的問題,歡迎致電咨詢大律師網相關律師。

網站聲明:本文“2022校園霸凌事件怎么處理?校園霸凌報警有用嗎?”資源信息來自互聯網,以學習交流為目的,整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發現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并提交問題、鏈接及權屬信息,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